你得知道的柬埔寨 | 地理篇(一)

柬埔寨概况
柬埔寨(Cambodia),全名柬埔寨王国(kingdom of Cambodia),中国古称扶南、真腊、吉蔑、甘孛智、澉浦只,明朝转音为柬埔寨。位于中南半岛,地理坐标为北纬10°20’至14°32’,东经102°18’至107°37’之间(晚北京时间一个小时),总面积181035平方公里。西部及西北部与泰王国(Thailand)接壤,东北部与老挝(Laos)交界,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(Vietnam)毗邻,同三国的陆地边界长约2170公里。南部则面向暹罗湾(gulf of Thailand),海岸线长435公里。其领土南北最长处月440公里,东西最宽处月560公里。湄公河(Mekong River)自北向南贯穿全境。长约500公里。
地形
地形特点
柬埔寨领土为碟状盆地,中部、南部为平原,东部、北部、西部为高原和山地环绕,形成边缘高,中间低,向东南敞口的地貌。
山脉
柬埔寨的山脉是中央山脉(Main Range)和越南长山山脉(Truong Son Mountain)的余支,山脉和周围的小山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%。其中最主要的是扁担山(Phnom Dangrek )和豆蔻山(Phnom Kravanh)。
扁担山脉
扁担山脉(Dangrek Mountains),高棉语作 Phnum Dangrek,法语作Chaine de Dangrek。又译“丹勒山”。从湄公河向西绵延300余公里,至泰国境内的山甘烹高地为止。平均高度450—600米,最高峰756米。由砂岩组成。有的地方峭壁陡崖,山势雄伟;有些地方丘陵起伏。北坡生长热带雨林,南坡多落叶林,森林茂密。有铁矿。 是柬埔寨的重要林区之一。南缘崖壁陡峭 ,但有许多山口为柬泰边民往来的通道。
豆蔻山脉
位于柬埔寨西部和西南部,柬语读音“帕囊格罗旺”,法语读音“加达莫美”。豆蔻山脉自西部马德望省向东南绵延数百公里至贡布省。平均海拔1,000米左右,最高峰奥拉山,海拔1,813米。西坡雨量丰沛,高达3,800-5,000毫米,生长热带雨林。东坡及洞里萨湖周围为雨影带,雨量1,000-1,500毫米。豆蔻山脉(尤其是西南坡)是柬埔寨最重要的森林区,盛产珍贵的木材和各种动物,矿产也比较丰富,而且位于沿海和西南的河流提供了水源。豆蔻山有三个主要山口,基维勒赢山口、达西山口、碧尼勒山口,都是重要的交通通道。
豆蔻山脉可分为三段。西段自拜林市至菩萨河,主峰东坡山,海拔1563米,为柬埔寨第三高峰。中段自菩萨省宿蒙县至戈公省,主峰桑戈山,海拔1744米,为柬埔寨第二高峰。东段又分为三个部分:一是克卓勒山,位于菩萨、磅士卑、磅清扬三省之间,主峰奥拉山,海拔1813米,为柬埔寨第一高峰;而是欧莫路山,位于盐田至磅士卑之间,海拔不超过1000米。其间包括基里隆高原,海拔700米;三是象山,位于贡布省,以穿越四号国脚公路的碧尼勒(碧岭)山口与欧莫路山隔开。高度一般在500米至1000民之间。其尽头主峰为卜哥山,海拔1075米。
平原
柬埔寨河流湖泊众多,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50%。中南部平原地域辽阔,自西北部一直延伸至东南部柬越边境,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。据考古发现,在远古时代,柬埔寨中南部地区是大海湾。湄公河及其支流夹带大量泥沙,不断冲积河口,日积月累,海湾逐渐淤塞成平原,其中央低洼地段积水为洞里萨湖。中南部平原包括洞里萨湖周围平原和河流沿岸平原。
洞里萨湖周围平原西南面与小山地区相连,东北面与北部高原接壤,一般高度为海拔25米至100米。有三个部分组成:一是平原高地,为洞里萨湖周围平原的主要部分,土地肥沃,灌溉方便,是柬埔寨的重要产粮区;二是雨季水淹的窪地,这里是大片灌木林,鱼产很丰富;三是常年水淹的沼泽地,也是重要的淡水鱼场。
河流沿岸平原包括湄公河、洞里萨河、巴萨河及其支流沿岸的平原。其中金边以南的湄公河平原是著名的柬越两国湄公河的一部分,面积约占整个三角洲的五分之一,8800平方公里左右。地势低平,河纲纵横,最高海拔不超过32米,最低处仅为3米。
河流沿岸平原以地势划分分为三个部分:一是平坦广阔的稻田,土质肥沃,水源充足,西部与小山地区连接,东部直抵柬越边境,是柬埔寨最大的产粮区之一;而是河流沙洲附近的淤泥地区,适宜种植水稻和各种农作物;三是雨季水淹地带,雨季部分地区可以种植水稻或浮稻,旱季种植旱稻或旱季作物,也可捕鱼或种植莲藕。
中南部平原包括金边市、干丹、茶胶、波罗勉、柴桢五省市的全部和磅士卑、磅清扬、磅湛、磅同、菩萨、马德望、暹粒、上丁、桔井九省部分地区。中南部平原各方面条件优越,工农业和交通运输发展较快,是柬埔寨从古至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。
高原
柬埔寨东部、东北部和北部为高原地区,约占全国总面积30%。北部高原包括帕威夏,奥多棉吉两省全部地区和班迭棉吉、暹粒、磅同、上丁、桔井五省部分地区。地处扁担山和豆蔻山之间的过渡地带,平均不超过800米。其边缘地带也有些分散的小山,如笃邦山、宗卡山、荔枝山、桑笃山等。北部高原大部分地区可以种植旱地作物或饲养家禽家畜。
东部和东北部高原由四个部分组成。
一是桔井、上丁高原,与北部高原、湄公河河谷相互隔开。地表是石灰岩和稀树,地 势平坦;二是磅湛高原,向东北部倾斜,一般高度为200米。分布着大面积的黑色玄武岩,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长期风化后形成肥沃的红壤,适宜种植橡胶和旱地种植物;三是腊塔纳基里高原或称波盖高原,位于桑河、斯莱波河两河谷与柬越边境之间,地质由火山熔岩构成,高度为300米左右。这里原本是火山,聚仙湖是过去的火山口。高原上也有些山,如波宾依山(海拔816米)和屋兰山(海拔701米);四是蒙多基里高原,或称川笼高原,是越南多乐高原的延伸部分。一般高度为海拔400米至700米,大多数为红壤。该地区也有个别较高的山,波良巴特山海拔1103米,欧良山海拔900米。
东部和东北区高原不仅是柬埔寨橡胶主要种植地区,也是重要的畜牧场和旱地农业区。腊塔纳基里高原还是贵重木材的重要产地。
未完待续。
资料来源:佘春树《柬埔寨: 邁進和平發展新時代(第二版)》